1. 基础植筋改造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
- 重要性:基础植筋改造是建筑结构改造中的关键环节。它能够有效增强基础与新增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,确保力的可靠传递,从而提高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。例如,在建筑物增层、扩建或者改变使用功能导致荷载增加时,基础植筋改造可以让基础更好地承受新增荷载。
- 应用场景:主要用于新旧结构的连接,如在既有建筑基础上新增柱、墙等竖向构件;也用于基础自身的加固,如当原基础的锚固长度不足或钢筋受损时,通过植筋来补充或替换钢筋。
2.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
- 资料收集与现场勘查:收集原建筑的基础设计图纸、地质勘察报告等资料,了解基础的类型(如独立基础、筏板基础等)、尺寸、混凝土强度等级、钢筋配置等信息。同时,对基础现场进行勘查,检查基础的外观状况,是否有裂缝、露筋等损伤,核实实际情况与设计图纸是否相符。
- 材料准备:
- 植筋胶:根据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筋胶。植筋胶应具有良好的粘结强度、耐老化性和抗疲劳性。检查植筋胶的产品合格证、使用说明书和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,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。
- 钢筋:钢筋的品种、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。钢筋应无严重锈蚀、油污等影响粘结的杂质。对钢筋进行必要的除锈处理,可使用钢丝刷等工具将表面锈迹清理干净,并用丙酮等有机溶剂清洗油污。
- 设备准备:准备好钻孔设备(如冲击钻)、清孔工具(如毛刷、气筒)、配胶工具(如搅拌器)和注胶工具(如注射器)等。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,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。
3. 施工步骤
- 定位放线:根据设计图纸,在基础表面准确标定植筋的位置。定位时要注意避让原基础中的钢筋,避免钻孔时对其造成损伤。同时,要保证植筋位置的精度,偏差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。
- 钻孔:使用合适的钻孔设备在标定位置进行钻孔。钻头直径一般比植入钢筋直径大4 - 6mm,以确保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填充植筋胶。钻孔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,通常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5倍。钻孔过程中要保持钻头垂直于基础表面,避免出现斜孔,斜度不应大于8°(特殊要求除外)。
- 清孔除尘:钻孔完成后,使用毛刷将孔壁上的灰尘、碎渣刷掉,然后用吹风机或气筒等工具将孔内灰尘吹出。也可以采用高压水冲洗,但在植筋前必须确保孔内完全干燥。清孔完成后,为进一步去除油污等杂质,可用酒精或丙酮擦拭孔内壁,但不能用水擦洗。
- 配胶:按照植筋胶产品说明书上规定的比例,将植筋胶的A、B组份在清洁的容器中进行混合。使用电动搅拌机对胶液进行充分搅拌,搅拌时间一般为3 - 5分钟,直至胶液均匀无气泡。
- 注胶:将搅拌好的植筋胶装入专用的注胶器或手动注射器中,然后将胶液缓慢地注入孔内。注胶量一般应达到孔体积的80%左右,确保孔内胶液饱满,但又不会因胶液过多而外流。在注胶过程中,要尽量避免空气混入胶液中。
- 钢筋植入:将处理好的钢筋缓慢地插入注胶孔内,按照单一方向边转边插,直至钢筋伸入孔底。在植入过程中,不可中途逆向反转,以免影响粘结效果。
- 固化养护:钢筋植入后,在植筋胶的初凝时间内,不得触动杆体或对钢筋进行扰动。在常温下,植筋胶一般会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完全固化,具体固化时间应根据植筋胶的产品说明书确定。在固化期间,要对植筋部位进行保护,避免受到外力碰撞或振动,影响植筋的效果。
4. 质量控制与验收
- 质量控制措施:
- 材料质量控制:严格检查植筋胶和钢筋的质量,确保其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。对进场材料进行抽样送检,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。
- 施工过程控制:在施工过程中,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。对钻孔、清孔、配胶、注胶和钢筋植入等关键工序进行旁站监督,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。
- 验收要点:
- 外观检查:固化后,检查植筋部位外观,钢筋应无松动,植筋胶应无裂缝、脱落等现象。
- 拉拔试验检测: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,抽取一定比例(一般不少于3%且不少于3根)的植筋进行拉拔试验。拉拔力应达到设计要求,若试验结果不合格,需要分析原因并采取补救措施,如重新植筋。
|